? 首頁 ? 百科知識 ?績效評價社會調查方法

績效評價社會調查方法

時間:2022-04-06 百科知識 版權反饋
【摘要】:第三節 績效評價社會調查方法社會調查是績效評價的重要方法,是財政資金使用效果多目標性的需要;是獲得顧客滿意度的重要途徑;是從顧客、用戶、行政相對人或公眾的角度獲得財政資金使用績效的重要途徑。其次,抽樣設計是調查設計的另一項重要工作。例 某政府部門的行政人員有120人,采用等距抽樣法抽選12名進行調查。

第三節 績效評價社會調查方法

社會調查是績效評價的重要方法,是財政資金使用效果多目標性的需要;是獲得顧客滿意度的重要途徑;是從顧客、用戶、行政相對人或公眾的角度獲得財政資金使用績效的重要途徑。

一、社會調查的概念

社會調查是一種量化的社會研究方法,就是通過向被訪問者詢問問題來搜集資料,然后對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的社會研究方法;其中,詢問既可以是被訪問者自己填答問卷,也可以通過當面訪問或電話訪問進行。社會調查有三點內涵:首先,詢問作為調查研究的基本要素,是一個科學測量過程;其次,選取有代表性的訪問者,是調查研究成功的關鍵;最后,資料的統計分析是完成調查研究的必要環節。

二、社會調查的主要種類

1.按調查對象的范圍分類:普查和抽樣調查。

2.按調查目的分類:探索、描述和解釋。

3.按執行方式分類:文獻調查、實地觀察、訪問調查、集體訪談、問卷調查法(重點)、實驗調查法。

4.按時間維度分類:單一時點的橫剖調查、多重時點的縱貫調查。

5.按應用領域分類:民意調查、市場調查、社會問題調查、居民家計調查、學術性專業調查。

三、社會調查的主要對象

主要從“顧客”的角度選取社會調查的調查對象,“顧客”可分為“內部顧客”和“外部顧客”?!皟炔款櫩汀敝饕鞘褂秘斦Y金的行政人員;“外部顧客”主要是財政資金的受益對象,如享受財政資金提供的公共產品或公共服務的市民等。

舉例:教育財政資金的內部顧客主要指教育行政部門的公職人員、教師,外部顧客主要指學生及其家長、雇用畢業生的公司企業等。

四、社會調查的設計與抽樣

1.社會調查設計

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調查工作的總體規劃、抽樣設計、資料搜集和處理方案。

調查的總體規劃應以書面形式形成一份計劃書,內容主要包括對調查目的、調查內容和范圍、調查經費預算和進度安排的說明。為了更有效地完成下一步的調查執行工作,最好能在調查設計階段形成一份比較詳細的調查工作流程表,把調查訪問過程所須進行的工作分類,盡量完整列出每一類中的工作項目,并預設各工作項目的完成期限。

其次,抽樣設計是調查設計的另一項重要工作。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界定總體的范圍,明確調查對象是什么。另外,在設計中還需要確定在每一層或每一個階段使用何種概率抽樣方法進行抽樣,是否有輔助信息、輔助變量可以利用。

第三,設計資料收集和處理方案。首先要選擇資料搜集方式,是自填問卷,還是進行調查訪問。選擇資料搜集方式,主要考慮的因素包括調查成本、抽樣、調查總體、調查內容和調查周期等。其次要設計調查問卷。最后是設計資料處理方案。

2.調查抽樣方法

(1)抽樣的方法

①簡單隨機抽樣

簡單隨機抽樣是按隨機原則直接從總體N個單位中抽取n個單位作為樣本,抽樣時既不分組,也不排列,使總體中的單位都有均等抽取機會,常用有抽簽法、隨機數表法。

運用時要注意:第一,它只適用于總體單位數目不大的情況,否則編碼和搜集的工作量過大就失去應用價值,但是,單位容量較小時又失去代表性,要求盡可能采用取樣在30個以上(最好50個以上)的大樣本,以確保抽樣精度;第二,總體內單位之間差異較大時不宜采用這種方法,因為抽取的樣本不容易保證確實具有代表性,使抽樣結果失真。

②等距抽樣

等距抽樣是將全部總體按某一標志排列,然后以固定順序和間隔來抽選單位的一種抽樣方法。

運用時注意:第一,等距抽樣要對總體內所有單位進行編碼,需要搜集總體名單,工作量較大,所以,不適用于大容量的總體;第二,當研究的總體個案類別間數量懸殊時,缺乏代表性;第三,抽樣間隔接近研究的總體個案類別的分布間隔時,會形成周期性偏差。

例 某政府部門的行政人員有120人,采用等距抽樣法抽選12名進行調查。具體操作步驟是

a.將總體調查對象(120名行政人員)進行編號,即從1號編到120號。

b.運用抽樣間隔計算公式,確定抽樣間隔

抽樣間隔=總體數(N)/樣本數(n)。

已知調查總體N=120,樣本數n=12,故抽樣間隔=120/12=10。

c.確定起抽號數。用10張卡片,從1號到10號編號,然后從中隨機抽取1張作為起抽數,如2號。

d.確定被抽取單位。計算方法為:2,2+10=12,2+10×2=22,…,2+10×11=112。

③分層抽樣

分層抽樣是先對總體各單位按主要標志加以分組(或分層),然后再從各組中按隨機原則抽選一定單位構成樣本。

運用時要注意:第一,要盡量縮小層次內的差異,增大層次間的差異;第二,分層不宜過多,以免使層內單位數過少而無法抽樣;第三,在劃分層次時,做到分類明確,不發生混淆或遺漏。

分層抽樣的兩種具體形式:

a.等比例分層抽樣:就是按各個層次中的單位數量占總樣本單位數量的比例分配各層的樣本數量。

例 某市政府共有1 000名行政工作人員,按工作成績的高低進行分類,其中,工作成績高的行政人員為200名,占總體的20%;工作成績中等的工作人員為600名,占總體的60%;工作成績低的工作人員為200名,占總體的20%?,F要從中抽取50名行政工作人員進行收入調查,則各分層應抽取的樣本單位數為:

工作成績高的樣本單位數目為:50×20%=10(名);

工作成績中等的樣本單位數目為:50×60%=30(名);

工作成績低的樣本單位數目為:50×20%=10(名)。

b.分層最佳抽樣:它不是按各層中單位數占總體單位數的比例分配樣本單位,而是根據其他因素(如各層樣本標準差大?。┱{整各層樣本單位數,其計算公式為:

ni=n×NiSi/∑NiSi

式中,ni為各分層應抽選的樣本單位數;n為樣本單位總數;Ni為各類型的調查單位數;Si為各分層調查單位的樣本標準差。

例 仍以上述工作成績與收入之間關系為例,各層樣本標準差分布為高是15,中等為10,低為5。見下表。

按照分層最佳抽樣計算公式,得出各分層抽選的樣本單位數為:工作成績高的樣本單位數目為:50×(3 000/10 000)=15(名);工作成績中等的樣本單位數目為:50×(6 000/10 000)=30(名);工作成績低的樣本單位數目為:50×(1 000/10 000)=5(名)。

(2)樣本數量的確定

從理論上講,我們可以根據樣本規模與抽樣誤差之間的統計關系來確定一項調查所要求的最低樣本規模。

抽樣誤差表示的是樣本統計量與總體參數之間的差距。一項社會研究中存在多種統計量,因而存在多種多樣的抽樣誤差。我們以最常用的平均數(x)和百分比(P)這兩個統計量來說明如何通過抽樣誤差來確定最低必需的樣本規模。

假設要用一個從隨機樣本(n)計算出來的樣本統計量平均年齡(x)去對總體的平均年齡(M)進行區間估計,總體標準差為σ,置信度為95%,抽樣誤差為SE,則有

SE=|M-x|,

x-1.96(σ/√n)≤M≤x+1.96(σ/√n),

-1.96(σ/√n)≤M-x≤1.96(σ/√n),

SE=|M-x|=1.96(σ/√n),

img131

當要求置信度為99%時,公式為

通常,我們在績效評價的實踐中抽樣比例為總體樣本的5%~10%,根據需要可以適當加大比例,但要注意效度和信度與成本之間的權衡。

五、社會調查方法

社會調查方法包括文獻調查法、實地觀察法、測量法、訪談法、問卷調查法等,這里主要介紹訪談法和問卷調查法。

1.訪談法

訪談法是指評估主體通過和評估對象及其有關人員進行面對面交談、討論并收集與評估有關的信息資料,并就評估對象的情況作出評估的一種方法。

其特點是:整個過程是評估者與被訪問者在訪談過程中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過程,因此,所獲得的信息更全面、更直接和更真實。但難度比較大。

(1)訪談法的類型

根據被訪談的人數不同,分為個別訪談法和集體訪談法兩者各有所長。

個別訪談法容易減少顧慮,談得比較深入。

座談會有利于相互啟發、補充和核實,但人數應控制在6~12人,座談會之前,把座談的主題提前告訴與會者。

(2)訪談的設計

首先,確定訪談對象。

其次,根據評價目的以及評價對象的情況確定訪談內容。

最后,訪談的內容可分為:一是事實調查;二是意見征詢;三是了解被評估的公共部門的具體情況。

(3)訪談中必須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①明確訪談中所提出的問題。訪談中提的問題主要有兩類:

一是實質性問題,即與所要了解的內容有關的問題。如可以問:您認為要考評政府中的教育部門可以從哪些方面進行考核。

二是功能性問題,即指在訪談中為了更好地接觸被訪談者和為了使訪談更有效地進行所作的提問。如試探性地提出“您是否愿意對領導工作中的問題提出批評和建議?”

②訪談中,要接近被訪談者。通過恰當的方式來接近被訪談者,打消他們的顧慮,使兩者之間建立起親切友好的關系。

③注意提問的方式和方法。具體使用哪種方式要根據所提出的問題和所要達到的目的而確定。如所提問題為一般問題,可以直截了當、具體明了;對那些敏感性的問題要先投石問路,再一步步推進,注意不要引起訪談者的反感,以免影響訪談的進行。

④在訪談中,訪談者還要掌握傾聽的技巧。訪談者不僅要“善問”還要“會聽”,既要提高聽的有效性,還要有感情地去聽,并對被訪談者做出恰當的反應。

2.問卷調查法

(1)問卷調查的種類

問卷調查,按照問卷填答者的不同,可分為自填式問卷調查和代填式問卷調查。其中,自填式問卷調查,按照問卷傳遞方式的不同,可分為報刊問卷調查、郵政問卷調查和送發問卷調查;代填式問卷調查,按照與被調查者交談方式的不同,可分為訪問問卷調查和電話問卷調查。各種問卷調查方式各有利弊,詳見表2-3-1。

表2-3-1 各種問卷調查方式的利弊

img133

(2)問卷調查法的含義

問卷調查法是研究者通過事先設計好的問題來獲取有關信息和資料的一種方法。研究者以書面形式給出一系列與研究目的有關的問題,讓被調查者作出回答,通過對問題答案的回收、整理、分析,獲取有關信息。

(3)問卷的一般結構

問卷一般由卷首語、填答說明問題與回答方式、編碼和其他資料四個部分組成。

①卷首語。它是問卷調查的自我介紹信。卷首語的內容應該包括:調查的目的、意義;主要內容;選擇被調查者的途徑和方法;調查的匿名和保密原則;調查者的單位名稱和時間;調查單位的聯系人和方式等。為了能引起被調查者的重視和興趣,爭取他們的合作和支持,卷首語的語氣要謙虛、誠懇、平易近人,文字要簡明、通俗、有可讀性。卷首語一般放在問卷第一頁的上面,也可單獨作為一封信放在問卷的前面。例如,下面是在××市開展再就業培訓績效評價中進行問卷調查的卷首語:

尊敬的朋友:

您好!

為了更好地開展再就業工程工作,幫助更多的下崗職工找到自己的工作,我們組織了這次問卷調查,請您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如實選擇問卷答案。您的回答將是匿名和保密的,僅作參考之用,謝謝!

××市財政局、社保局

2011年11月

②填答說明。它是告訴被調查者如何正確填寫問卷的指導書。它的內容應該包括:填答問卷的方式;對被調查者的希望和要求;填答問卷時應該注意的問題;回復問卷的時間。

例如,下面是一份問卷的填答說明:

填答說明

1.請先選擇符合您家庭情況或您看法的部分,然后在旁邊的方框“□”內畫“√”;在橫線“”上畫“√”或填寫有關內容。

2.如果填寫問卷答案中“其他”項,請在后面的橫線“”上填寫您家的具體情況或您的具體看法。

3.如果問卷答案中沒有符合您家情況或您看法的內容,請在該題旁邊的空白處,填寫您家的具體情況或您的具體看法。

4.希望您對問卷中每個問題都作出回答,而不要遺漏。

5.問卷中每個問題、答案右邊或下部的英文字母、數字或方框“□”是編碼時使用的,請不要填寫。

6.問卷填答完后,請于月日前回復或郵寄給我們。

③問題與回答方式。它是問卷的主要組成部分,一般包括調查詢問的問題、回答問題的方式以及對回答方式的指導和說明等。

④編碼。就是把問卷中詢問的問題和被調查者的回答,全部轉變成為A、B、C……或1、2、3……等代號和數字,以便運用電子計算機對調查問卷進行數據處理。

⑤其他資料。包括問卷名稱、被訪問者的地址或單位(可以是編號)、訪問員姓名、訪問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訪問完成情況、審核員姓名和審核意見等。這些資料,是對問卷進行審核和分析的重要依據。

此外,有的自填式問卷還有一個結束語。結束語可以是簡短的幾句話,對被調查者的合作表示真誠感謝,也可稍長一點,順便征詢一下對問卷設計和問卷調查的看法。

(4)問題的種類、結構和設計原則

①種類

a.背景性問題,主要是被調查者個人的基本情況。

b.客觀性問題,是指已經發生和正在發生的各種事實和行為。

c.主觀性問題,是指人們的思想、感情、態度、愿望等一切主觀世界狀況方面的問題。

d.檢驗性問題,為檢驗回答是否真實、準確而設計的問題。

②結構

a.按問題的性質或類別排列,而不要把不同性質或類別的問題混雜在一起。

b.按問題的復雜程度或困難程度排列。

c.按問題的時間順序排列,問題排列要有邏輯性。

③設計原則

a.客觀性原則:即設計的問題必須符合客觀實際情況。

b.必要性原則:即必須圍繞調查課題和研究假設設計最必要的問題。

c.可能性原則:即必須符合被調查者回答問題的能力。凡是超越被調查者理解能力、記憶能力、計算能力、回答能力的問題,都不應該提出。

d.自愿性原則:即必須考慮被調查者是否自愿真實回答問題。凡被調查者不可能自愿真實回答的問題,都不應該正面提出。

(5)問題的表述

①表述問題的原則

a.具體性原則:即問題的內容要具體,不要提抽象、籠統的問題。

b.單一性原則:即問題的內容要單一,不要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問題合在一起提。

c.通俗性原則:即表述問題的語言要通俗,不要使用被調查者感到陌生的語言,特別是不要使用過于專業化的術語。

d.準確性原則:即表述問題的語言要準確,不要使用模棱兩可、含混不清或容易產生歧義的語言或概念。

e.簡明性原則:即表述問題的語言應該盡可能簡單明確,不要冗長和啰唆。

f.客觀性原則:即表述問題的態度要客觀,不要有誘導性或傾向性語言。

g.非否定性原則:即要避免使用否定句形式表述問題。

②特殊問題的表述方式

a.釋疑法:即在問題前面寫一段消除疑慮的功能性文字。

b.假定法:即用一個假言判斷作為問題的前提,然后再詢問被調查者的看法。

c.轉移法:即把回答問題的人轉移到別人身上,然后再請被調查者對別人的回答做出評價。

d.模糊法:即對某些敏感問題設計出一些比較模糊的答案,以便被調查者做出真實的回答。例如,個人收入是一個比較敏感的問題,許多人不愿做出具體回答。但是,如果對收入分段,就不是很敏感了。這樣,被調查者就有可能做出比較符合實際的回答了。

(6)回答的類型和方式

回答有三種基本類型,即開放型回答、封閉型回答和混合型回答。

①開放型回答

開放型回答是指對問題的回答不提供任何具體答案,而由被調查者自由填寫。例如:

你認為再就業培訓工作還有哪些需要改進和完善的地方:

開放型回答的最大優點是靈活性大、適應性強,特別是適合于回答那些答案類型很多、或答案比較復雜、或事先無法確定各種可能答案的問題。同時,它有利于發揮被調查者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他們能夠自由表達意見。一般地說,開放型回答比封閉型回答能提供更多的信息,有時還會發現一些超出預料的、具有啟發性的回答。開放型回答的缺點是:回答的標準化程度低,整理和分析比較困難,會出現許多一般化的、不準確的、無價值的信息。同時,它要求被調查者有較強的文字表達能力,而且要花費較多填寫時間。這樣,就有可能降低問卷的回復率和有效率。

②封閉型回答

封閉型回答是指將問題的幾種主要答案、甚至一切可能的答案全部列出,然后由被調查者從中選取一種或幾種答案作為自己的回答,而不能作這些答案之外的回答。封閉性回答,一般都要對回答方式作某些指導或說明,這些指導或說明大都用括號括起來附在有關問題的后面。

封閉型回答的具體方式多種多樣,其中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a.填空式:即在問題后面的橫線上或括號內填寫答案的回答方式,適用于回答各種答案比較簡單的問題。

b.兩項式:即只有兩種答案可供選擇的回答方式。如:

您的性別?(請在適用的括號里畫“○”)

1.男( ?。?;女( ?。?/p>

這種回答方式,適用于互相排斥的兩擇一式的定類問題。

c.列舉式:即在問題后面設計若干條填寫答案的橫線,由被調查者自己列舉答案的回答方式。如:

請問您選擇職業時最看重什么條件?(請列舉最重要的兩個條件)

第一個條件:________;第二個條件:________。

這種回答方式,適用于回答有幾種互不排斥的答案的定類問題。

d.選擇式:即列出多種答案,由被調查者自由選擇一項或多項的回答方式。如:

您認為您所在的城鎮亟須解決的社會問題是什么?(請在您選擇的項目后畫“√”,可任選3項)

住房緊張____交通擁擠____空氣污染____

水源不足____人口膨脹____社會秩序不好____

服務設施差____管理混亂____

這種回答方式,適用于有幾種互不排斥的答案的定類問題,在幾種答案中,可規定僅選擇一項,也可規定選擇多項。

e.順序式:即列出若干種答案,由被調查者給各種答案排列先后順序的回答方式。如:

您當前在農業生產中經常遇到哪些困難?(請按困難程度給下列問題編號,困難最大的為1,最小的為8)

□資金不足     □缺乏技術     □土地劃分不當

□生產資料供應不暢 □剩余勞動力無出路 □買難賣難

□各種攤派過多   □信息閉塞

這種回答方式,適用于要表示一定先后順序或輕重緩急的定序問題。

f.等級式:即列出不同等級的答案,由被調查者根據自己的意見或感受選擇答案的回答方式。如:

您對您所在社區的社會治安工作是否滿意?(請按您的感受在下列適當的空格內畫“√”)

①___很滿意 ?、冢撸撸弑容^滿意?、郏撸撸邿o所謂

④___不滿意 ?、荩撸撸吆懿粷M意?、蓿撸撸卟恢?/p>

常用的表示等級的詞語還有:非常喜歡,比較喜歡,無所謂;討厭,非常討厭;完全同意,同意,中立,不同意,堅決不同意,無可奉告;經常,有時,偶爾,沒有,不適用;很好,可以,不好,很差,無所謂等。

這種回答方式,適用于要表示意見、態度、感情的等級或強烈程度的定序問題。

g.矩陣式:即將同類的幾個問題和答案排列成一個矩陣,由被調查者對比著進行回答的方式。如:

您認為當前最嚴重的社會問題是什么?(請在適當的方格內畫“√”)

非常嚴重 比較嚴重 一般 不太嚴重 無所謂 不知道

①下崗失業問題  □    □   □   □   □   □

②社會治安問題  □    □   □   □   □   □

③貧富分化問題  □    □   □   □   □   □

這種回答方式,適用于同類問題、同類回答方式的一組定序問題。

封閉型回答有許多優點,它的答案是預先設計的、標準化的,它不僅有利于被調查者正確理解和回答問題,節約回答時間,提高問卷的回復率和有效率,而且有利于對回答進行統計和定量研究。封閉型回答還有利于詢問一些敏感問題,被調查者對這類問題往往不愿寫出自己的看法,但對已有的答案卻有可能進行真實的選擇。封閉型回答的缺點是:設計比較困難,特別是一些比較復雜的、答案很多或不太清楚的問題,很難設計得完整、周全,一旦設計有缺陷,被調查者就無法正確回答問題;它的回答方式比較機械,沒有彈性,難以適應復雜的情況,難以發揮被調查者的主觀能動性;它的填寫比較隨易,被調查者可能對自己不懂、甚至根本不了解的問題任意填寫,從而降低回答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③混合型回答

混合型回答是指封閉型回答與開放型回答的結合,它實質上是半封閉、半開放的回答類型。例如:

您認為實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好不好?(請在適當的格內畫“√”)

①好    □

②難說   □

③不好   □

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種回答方式,綜合了開放型回答和封閉型回答的優點,同時避免了兩者的缺點,具有非常廣泛的用途。

(7)設計答案時應注意的問題

①設計答案的原則

a.相關性原則:即設計的答案必須與詢問問題具有相關關系。

b.同層性原則:即設計的答案必須具有相同層次的關系。

c.完整性原則:即設計的答案應該窮盡一切可能的、起碼是一切主要的答案。

d.互斥性原則:即設計的答案必須是互相排斥的。

e.可能性原則:即設計的答案必須是被調查者能夠回答、也愿意回答的。

②相關問題的接轉

在回答方式的設計中,應該特別注意相關問題的接轉。一般地說,相關問題的接轉有以下列幾種方式:

a.用文字說明。如:

12.您有孩子嗎?

①有____。

②無____。(若無,請直接答13題)

a.有幾個孩子________。

b.現在有幾個孩子與您一起生活______。

13.您妻子在哪里工作?

b.分層次排列。如:

您是否在業余時間學習某種專業技術?

①正是   □

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沒有   □

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用框格表示。如:

您是否結過婚?

①是( ?。?/p>

②否( ?。?/p>

如果是:您第一次結婚時的年齡是  歲

(8)編碼

所謂編碼,就是對每一份問卷和問卷中的每一個問題、每一個答案編定一個唯一的代碼,并以此為依據對問卷進行數據處理。

對問卷的編碼,包括編定被調查者的地址、類別的代碼;調查開始時間、結束時間的代碼;調查完成情況的代碼;調查員和調查結果評價的代碼;復核員和復核意見的代碼等。所有這些,都是對問卷分類和處理的依據。

對問題的編碼,就是對每一個詢問問題編定一個代碼。對答案的編碼有前編碼和后編碼之分,封閉型回答的每一個答案,在設計問卷時就設計了代碼,叫前編碼;開放型回答的答案,一般是在調查結束后根據答案的具體情況再編定代碼,叫后編碼。

為了便于計算機錄入和處理,一般編碼都由A、B、C、D……等英文字母和1、2、3、4……等阿拉伯數字組成。編碼的主要任務是:①給每一份問卷、每一個問題、每一個答案確定一個唯一的代碼。例如:A1、A2、A3、A4,Q1、Q2、Q3、Q4;等等。②根據被調查者、問題、答案的數量編定一個代碼的位數。例如,被調查者在100人以下,就編定2位數;1 000人以下,就編定3位數。同樣,根據問題、答案的數量,也分別編定它們的位數(即1位數為0~9;2位數為0~99;3位數為0~999;4位數為0~9 999)。③設計每一個代碼的填寫方式,常用的有:□ □ □;( ?。ā 。ā 。┑确绞?。

(9)問卷調查的實施

問卷調查的一般程序是:設計調查問卷,選擇調查對象,分發問卷,回收和審查問卷。然后,再對問卷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和理論研究。

問卷調查的對象,可用抽樣方法選擇,也可把有限范圍內(如一個廠、一個村、一個班級、一個居委會)的全部成員作為調查對象。由于問卷調查的回復率和有效率一般都不可能達到100%,因此選擇的調查對象應多于研究對象。確定調查對象數量的公式是:

調查對象=研究對象/(回復率×有效率)。

例如,假定研究對象是200人,回復率是80%,有效率是90%,那么調查對象就是:200/(80%×90%)=278(人)。

分發問卷有多種方式,可隨報刊投遞,可從郵局寄送,派人送發,也可安排訪問員通過電話訪問或登門訪問。在后三種情況下,訪問員應向被調查者作些口頭說明,這將大大有利于提高問卷的回復率和有效率。

回收問卷是問卷調查的重要環節。一般地說,訪問問卷和送發問卷回復率高,電話訪問問卷的回復率可能較高。報刊問卷和郵政問卷的初始回復率一般較低,因此,在規定的回復時間之后,應每隔1周左右向被調查者發出1次提示通知或催復信件(每次的內容應有所區別)。經過1~3次的提示或催復,一般可使回復率達到一定的、也是可能的高度。

(10)對問卷調查法的評價

優點:能突破時空限制,在廣闊范圍內,對眾多調查對象同時進行調查;問卷調查的另一突出優點是,便于對調查結果進行定量研究;匿名性是自填式問卷調查的一大特點和優點;問卷調查,特別是自填式問卷調查的另一優點是,對調查的雙方都比較方便,自填式問卷調查可以排除人際交往中可能產生的種種干擾;節省人力、時間和經費,是問卷調查,特別是自填式問卷調查的又一突出優點。問卷調查法的種種優點說明,它是與現代社會相適應的一種社會調查方法。

缺點:只能獲得書面的社會信息,而不能了解到生動、具體的社會情況;缺乏彈性,很難作深入的定性調查;調查者難以了解被調查者是認真填寫還是隨便敷衍,是自己填答還是請人代勞;被調查者對問題不理解、對回答方式不清楚,無法得到指導和說明;填答問卷比較隨易,有的被調查者或者是任意打鉤、畫圈,或者是在從眾心理驅使下按照社會主流意識填答,這都使得調查失去了真實性;問卷調查的回復率和有效率低,對無回答者的研究比較困難;問卷調查只適用于有一定文字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的調查對象,而不適用于文盲和半文盲,這也是問卷調查法難以克服的局限性。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我要反饋

韩国AV片免费观在线看 - 视频 - 在线观看 - 电影影院 - 品赏网